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港「萬噸級乾船塢」

  基隆港「萬噸級乾船塢」,分別為20,000噸級乾船塢、10,000噸級乾船塢,地點在和平島防波堤西方。前者1937年(昭和12年)4月動工,1941年(昭和16年)8月完工;後者於1942年(昭和17年)6月開工,建於20,000噸級乾船塢旁,後因戰事(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在1945年(昭和20年)6月停工。工程完成約80%。

 

  由於船體在水中,人很難在水中修護船舶,而如此大的船舶要拖上岸,勢必要花費很大的功夫。因此,「乾船塢」的發明,也就是在港邊碼頭的水平面下,設計出一個船舶可以駛進去的小空間,船舶駛入後,固定好船身,關閉門,用抽水馬達將乾船塢中的海水全部抽乾,在無水的空間中,技術人員就可以方便地進行船舶的維修。

 

  基隆港「萬噸級乾船塢」,為基隆築港第五期工程其一建設,興工原因,乃隨著輪船噸數的日漸增大,基隆港並沒有3,000噸級以上的乾船塢,使進出港、需入塢檢修的輪船常冒著危險,將船從基隆港開到日本、或香港檢修,極為不便。有鑑於此,興築大型乾船塢就變得迫切需要。

 

  基隆港「萬噸級乾船塢」,其塢體全部都是由鋼筋混凝土建造,塢門均為鐵殼浮箱式。在20,000噸級乾船塢完工當時,附近皆是修造船廠,有修船碼頭,沿船塢設有電動起重機、電氣抽水機、柴油抽水機。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和平島防波堤西方
  • 事件
    基隆築港第五期工程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5.157314
  • 所在地-經度
    121.766561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蔣山,1957年8月。《基隆市志──第九種:港務篇》,頁:52。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基隆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1.蔣山,1957年8月。《基隆市志──第九種:港務篇》,頁:52。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丘國宣於2019年7月17日引述編撰 2.陳世一,2003年12月。《港都雞籠‧文化出航》,頁:41、109-110。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7月17日引述編撰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戰後時期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