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信號臺」,1949年(民國38年)1月開工,8月完工,地點在中正三路正對港口處。基隆港務局原本預設在十八號碼頭倉庫北端屋頂,作信號臺,指示入港船舶信號,然而其地點不合適,因此覓得中正三路上的新址,新建鋼筋混凝土信號臺1座,占地面積210平方公尺,上架鐵塔,以備昇降信號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北臺灣出入最重要的港口──基隆港,因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軍事功能,被同盟國軍視為主要攻擊目標;經過多次的轟炸之後,許多防波堤、碼頭、倉庫、道路都受到嚴重破壞。
中華民國政府1945年(民國34年)接收臺灣後,同年11月9日成立基隆港務局,隨即展開對基隆港的修建工程,有些是日人尚未完成的工程,有的則是受到破壞的復舊工程。
基隆港「信號臺」,為1949年(民國38年)至1961年(民國50年)的後續擴建、改建、及改善工程其一。此期間的工程尚有:西防波堤延長40公尺、港東碼頭新建浮碼頭8座、新建四號碼頭倉庫、新建2萬噸級特貨碼頭1座、新建萬噸級穀倉1座、疏浚、填築約2萬平方公尺土地等。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