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報關與檢驗局〉

〈報關與檢驗局〉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報關與檢驗局〉

  〈報關與檢驗局〉,為一記述型文章,隨《基隆報關行業發展史》一書出版於2012年(民國101年)12月,描述基隆報關行業、檢驗局的關係、及其歷史沿革。

  進出口報關種類項目繁多,其中屬肥料、植物、動物、魚肉類、米穀、罐頭、食品、茶葉等等都需要檢驗,取得檢驗局「合格證」始得通關放行。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檢驗局基隆分局合併原日治時期之肥料、植物、米穀、罐頭、茶葉等檢驗機構,於1946年(民國35年)6月1日成立,隸屬於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檢驗局。

 

  臺灣省檢驗局基隆檢驗所,1959年(民國48年)9月統一臺灣農工礦產品之檢驗(疫)與工業試驗所,合併成立臺灣省檢驗局,各分局改為檢驗所。

 

  商品檢驗局基隆檢驗所,1967年(民國56年)7月1日改隸經濟部。又於1970年(民國59年),各檢驗所改稱分局。

 

  1999年(民國88年)1月26日,合併中央標準局標準與度政,改制為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同年2月23日,再改制為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基隆分局。

 

  截至2012年(民國101年),基隆有10幾家報驗行,可委託報驗行辦理,也可自行向檢驗局報驗,在整個通關作業流程中,檢驗局與報關行業的關係相當密切。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黃國雄,2012年12月。《基隆報關行業發展史》,頁:55。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黃國雄,2012年12月。《基隆報關行業發展史》,頁:55-56。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葉文翔於2019年7月10日引述編撰
撰寫者
葉文翔(亞洲數位典藏)
創作者
黃國雄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2/12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媒體類型
文件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