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船舊廠房

  「中船舊廠房」照片,拍攝時間應為戰後初期,拍攝地點為今基隆市中正區和平島。照片中,數間大小、色系不一的廠房錯落,但是各建物的大門皆開向同一方向,即照片左方船件零散處,幾名工人在週邊執行勤務。

 

  中國造船公司(現為臺灣國際造船公司),簡稱「中船」,為十大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是臺灣造船業的旗艦企業,也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造船廠,在基隆、高雄2地,設有大型造船工廠。

 

  中船公司的改組、成立,可追溯於日治時期日本人的對基隆港的建設基礎。而於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了這些船塢、水產試驗所,在1967年即開始擬議相關產業策略。

 

  1970年(民國59年)5月22日,經濟部成立「大造船廠籌建專業小組」,研討建廠原則,外商投資合作方式等,直到1971年(民國60年),才在各方面條件成熟下,透過經濟部積極推動,遂在1973年(民國62年)7月正式定案。籌建小組就政策性問題「長期發展計畫」整體計畫與營運方針、資金籌措及預定進度等,先後向行政院舉行6次簡報;行政院深以發展造船工業至為重要,指示列為國家十項重要建設之一

 

  1973年(民國62年),經劃分、改組後,中船公司成立。中船主要以貨櫃輪、雜貨船、艦艇建造、維護、維修等為主要業務工作。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李淑寶,1995年12月。《社寮漁唱──84年全國文藝季成果專集》,頁:10。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李淑寶,1995年12月。《社寮漁唱──84年全國文藝季成果專集》,頁:10-12。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葉文翔於2019年7月2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葉文翔(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