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期基隆港「進出口總貿易」概況〉

  〈日治時期基隆港「進出口總貿易」概況〉,刊載於1957年(民國46年)6月編印的《基隆市志:第五種──商業篇》第83頁至第92頁,由吳熹編纂。

 

  〈日治時期基隆港「進出口總貿易」概況〉,以開門見山法,提出本文重點:日治時期的基隆港,其貿易總額佔全臺灣總貿易額50%以上。並歸結出其貿易發達的原因6項:

 

  (1) 基隆港,為日本、臺灣間的連絡港。

  (2) 基隆港接近臺灣經濟中心:臺北。

  (3) 基隆港位於臺灣煤炭出產地,煤田豐富。

  (4) 東部臺灣開發物資輸送路線,基隆佔主要地位。

  (5) 日人對於臺灣的經濟環境,極力開發。

  (6) 基隆築港工事、設備,甚為完備,基隆港吞吐量日益增加。

 

  接著,以時間順序的方式,詳實記述日治時期基隆港的「進出口總貿易」概況,並在每一特別的歷史時點,例如基隆築港工程、臺灣縱貫鐵路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大恐慌(Great Depression)、日本新帝國主義下的軍事籌備等,註記當時的基隆港進出口總貿易額。

 

  〈日治時期基隆港「進出口總貿易」概況〉,在文末再次提及本文重點:日治時期的基隆港,其貿易總額佔全臺灣總貿易額50%以上。首尾呼應,並附上自〈大基隆港〉抄錄的表格,佐證基隆港重要的商業地位。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吳熹,1957年6月。《基隆市志──第五種:商業篇》,頁:83。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基隆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吳熹,1957年6月。《基隆市志──第五種:商業篇》,頁:83-92。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丘國宣於2019年7月24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吳熹(編纂)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57/6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材質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