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

圖片為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攝影者為內容力有限公司,CC BY 3.0,建立於:2019年11月25日。

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現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21之33號。日本曹洞宗來台布道時,於1923年建設了曹洞宗大本堂,其後升格為別院,寺院整體範圍涵蓋了現今的泰北中學、青少年育樂中心;而鐘樓是於1921年委託京都打造的梵鐘,再由臺灣佛教中學林(即今日泰北中學)的校長江善慧與副學監沈德融募款,於1930年建成。

鐘樓屬於寺院的迎接殿,在建築風格上有三層次,最下為砌石構成的三拱門,中間層懸有小銅鐘,有出挑廊道的平座高欄;上層吊掛著梵鐘;而屋頂形式為中國的歇山式屋頂,即日本所稱的「入母屋造」。

寺院在國民政府遷臺後,土地被劃為國有,整個寺院體除了僅存的鐘樓及觀音殿以外,多在1950年代遭到毀損;部分土地亦於1985年撥交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而興建了青少年育樂中心。直至2001年寺院方向時任行政院長的王金平陳情,與國有財產局居中協調後,土地所有權終歸於寺院。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內容力
  • 創作者
    內容力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11/25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