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保密局南所(前保安司令部)

圖片為保密局南所(前保安司令部),攝影者為內容力有限公司,CC BY 3.0,建立於:2019年11月25日。

保密局南所的正式名稱不詳,簡稱南所,起迄時間不明,隸屬於國防部保密局,南所的原址於日治時期為「日本臺灣軍司令部軍官監獄」。戰後為國防部保密局及裝甲旅接收,一部分改作政治犯監獄,另一部分裝甲旅接收土地後,於1951年由蔣石靜宜成立靜心幼稚園。

南所的舊有建築為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的鋼筋水泥樓房,約有二十間押房。建物內中央為走道,兩側為一間間狹長型押房。押房除了三面牆是水泥製外,虎頭門、地板與天花板均是木料製成。虎頭門只有1.5公尺高,出入均需低頭。門下方有送飯菜的小洞,門旁的牆上也有讓看守監視人犯的小洞。每間押房約3.7至7.4平方公尺(約一坪至兩坪多),可容納約二十至三十名人犯,極擁擠而悶熱。人犯需輪流站著、坐睡、倚牆坐臥,汗水、體臭及便溺等氣味更嚴重影響囚犯的精神狀況。南所提供給人犯的食物多為稀飯,配上十來顆花生米果腹,有時會提供饅頭、豆漿,配菜僅冬瓜湯或空心菜,人犯多營養不良。

南所除了極度擁擠外,也以使用酷刑羅織罪狀聞名,如同「人間地獄」一般,而遺址現況已不見當年面貌,土地產權亦分別由政府及私人所有,臺北市政府管理的部分正在興建社會福利大樓。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內容力
  • 創作者
    內容力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11/25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