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場町刑場

圖片為馬場町紀念公園。

「馬場町」名稱來自日治時代台北行政區,該町是臺北重要的軍事訓練區,故又稱為「台北練兵場」,主要操練步兵與騎兵之用,馬場町的區域範圍大約在今日萬華區南部濱新店溪之區域,青年公園(原練兵場)、南機場國宅一帶,今中華路二段、泉州街(崁頂)、水源路之一部份均在町內。

戰後,馬場町由國民政府軍方接管,河邊堤防於1949年5月竣工,堤防外的河灘地遂成為一九五○年代初期白色恐怖大逮捕時期用來槍決政治犯的著名刑場。依現有資料顯示,當時在馬場町刑場負責槍決行刑的部隊應為憲四團,最遲在1949年即有馬場町刑場的槍決紀錄,1951至1953年是執行槍決最密集的時期,1954年逐漸轉由安坑刑場執行槍決。於馬場町刑場槍決的人數難已考證,但推測是執行最多政治犯死刑之處。在馬場町受槍決的雖大多為政治犯,亦處置過搶盜等其他犯行者的死刑案,甚至國民政府內部的官員:何川、李友邦、吳思漢、宋斐如、區嚴華夫婦、郭琇琮、黃溫恭、葉盛吉、鍾浩東、簡吉、黃榮燦、陳儀等人,皆於馬場町遭到槍決。著名的政治案「澎湖七一三事件」、「光明報事件」等相關受難者亦受槍決於此,行刑後無人領回的遺體多送往六張犁亂葬岡。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內容力
  • 創作者
    內容力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11/21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