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基隆分屍案剪報,出處為《臺灣日日新報》,攝影者未知,CC BY-SA 3.0,建立於:2019年12月05日。
圖片是刊登於1935年3月12日《臺灣日日新報》中文版第12版的報刊內容,篇名為〈基隆分屍事件,控訴審開始公判,開廷前傍聽者擁至〉,主要講述去年發生的基隆分屍案開庭公審的情形。
報導內容指出,此案為丈夫殺害本妻,並且分屍投入海中的慘案,引起時人震驚。在一審過後,被告吉村不服刑期過重,主張裁判失當,向上級法院控告,進行控訴審,故此案上呈高等法院第一訟庭,進行訴訟審。在公告日期正式開庭後,雖沒有一審時的熱絡,但仍有大批民眾前往旁聽,座無虛席。而被告吉村桓次郎與屋良靜子在檢察官依照公判程序訊問案情後,大抵承認罪狀,唯屋良靜子一力主張是自己煽動吉村殺妻,希望吉村能減刑,但最終結果仍舊維持與一審原判相同。
從報導內容中,可見當時民眾對於基隆分屍案的關注,同時也能看到日本司法制度的一些相關舉措,如原判過後,若不服可進行控訴審,在經過上級法院的公判程序後,審判完畢會再另行擇期正式公告所判結果,對於瞭解日治時期臺灣的司法審判程序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