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謝夏案

【案件概要】

1964年7月19日,劉內科醫院的護士楊淑走進值日室,發現謝夏倒在床上。因無明顯外傷,經院長劉堂坤檢驗,認為謝夏服用過量巴比妥,應是自殺,故打算以自殺結案。但莊柏林檢察官見報感覺可疑,故主動偵辦,經法醫檢驗,發現謝夏生前疑遭強暴,經人檢舉後,檢察官鎖定同院工友李發。李發自白曾對謝夏迫姦,導致被害人自殺。

但謝夏解剖內臟檢驗報告指出,她是遭人意外麻醉致死,與李發證詞不同。故再訊問李發,李發則翻供是劉堂坤找他到辦公室威脅利誘他頂罪。之後檢察官檢驗謝夏下體體毛51根,其中一根與其他體毛均不同,但與劉堂坤體毛相同,故檢察官依此起訴劉堂坤。最後最高法院判處劉堂坤無期徒刑。有人稱這「一根毛」的辦案手法為台灣首宗科學辦案。

【疑點與爭議】

人的毛髮可能十分類似,且做DNA檢測之毛髮須包含毛囊,當時從謝夏下體取得之體毛是否包含毛囊則不得而知。

李敖曾寫文譏諷「劉堂坤在初審中被判死刑,洋洋萬言的判決書完全是一篇『猜謎示範』的範文,並不是咬得緊緊的有力證據書。」

【社會後續影響】

此案的辦案手法一般宣稱為台灣首宗科學辦案,電視節目「台灣變色龍」曾改編此案播出。

【時代背景】

無。

【審判過程】

經檢察官主動調查,法醫發現謝夏下體有遭強暴跡象。經人檢舉原以為是遭李發強暴導致謝夏自殺。但在獲得內臟檢驗報告後發現與李發說詞有出入,李發翻供是劉堂坤唆使犯案。最後調查劉堂坤,且謝夏下體有一根體毛與劉堂坤的體毛相同,檢察官以此起訴劉堂坤。劉堂坤一審、二審都被判處死刑,卻都不服上訴,宣稱自己無罪;直到1973年2月,最高法院判處劉堂坤無期徒刑確定。

【其他】

法醫李六檢驗,發現謝夏處女膜破裂三分之一且有血塊,由於月經之血不會結塊,因此生前可能遭人強暴。

謝夏解剖內臟檢驗報告中指出:「謝夏腦部、肝部均含有安眠藥中毒的毒素反應,但她腸胃內並無此項毒素反應。證實謝女的中毒不是口服,而是遭人意外麻醉致死。」而謝夏下體體毛檢驗,51根體毛中有1根與劉堂坤之體毛相同。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內容力
  • 資料來源
    聯合資料庫新聞 《精緻臺語詩篇--莊柏林的臺語歌詩》,郭麗娟,2005,源雜誌,第50期,頁7 《【山農說書】嘉義名醫姦殺風暴憶往──半世紀前的「一根毛」案件》,晏山農,2016,想想論壇,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4月22日
  • 演出者/主要人物
  • 時間起
    1964/7/19
  • 時間分期
    臺灣戒嚴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