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福德橋命案

【案件概要】

福德橋命案乃日治時期臺灣基隆福德橋一帶發生的異常死亡事件。1912年,名為游粗皮的中年男性礦工,其燒焦的遺體在福德橋下被人發現,並被警方認定為謀殺案。然而經過調查跟驗屍之後,發現游粗皮是肺結核身亡,遭到焚屍跟棄屍的理由則有大量疑點。

【疑點與爭議】

1. 死者游粗皮的死因與屍體狀況:為什麼病死之人會遭到火焚?

2. 許西與陳怣、江阿老兩方證詞矛盾:是誰做出將屍體焚燒,並且棄置福德橋下的決定?

【社會後續影響】

由於死因詭譎,在報紙上沸沸揚揚登載了一週的時間,但死者出身低微,奇案的熱潮很快就退去。

【時代背景】

無。

【審判過程】

由於游粗皮沒有親人,警方循線找到游粗皮的房東許西,以及負責棄屍的陳怣跟江阿老。是許西指示陳怣跟江阿老將死去的游粗皮棄屍。許西稱4月12日下午4時,游粗皮病逝,因為游粗皮曾託他辦理後事,但許西也沒有辦法拿出喪葬費,就令另外兩個房客陳怣、江阿老將游粗皮屍體帶到有應公祠骨堂。

然而陳怣跟江阿老的證詞卻與許西證詞衝突:兩人稱許西要他們在屍體綁上石塊,沉入河中棄置。原本警方認定游粗皮乃遭謀害,但經過驗屍之後,發現游粗皮並非死於火焚,而是亡於長期的肺結核病。火傷乃死後造成,可能是棄屍者意圖火化或破壞屍體。根據《臺灣日日新報》報導,許西、陳怣、江阿老三人應是被以「死體遺棄罪」起訴,但實際後續不明。

【其他】

無。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內容力
  • 貢獻者
    受害者
    游粗皮

    嫌疑犯
    許西、陳怣、江阿老
  •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1912.04.14報導 《臺灣日日新報》,1912.04.15報導 《臺灣日日新報》,1912.04.16報導 《臺灣日日新報》,1912.04.17報導 《臺灣日日新報》,1912.04.18報導 《臺灣日日新報》,1912.04.19報導
  • 演出者/主要人物
    死者游粗皮,年43歲,本為宜蘭羅東堡人,隻身一人至基隆當煤礦工人,沒有家人、配偶、子女。根據其房東許西的說法,游粗皮後來轉業成為賣豆腐的商人,死時身無分文,連棺材本都拿不出來,託許西處理後事。 許西,年58歲,基隆後井仔居民,為游粗皮之房東,底下還有陳怣跟江阿老兩位房客。
  • 參考資料
    《台灣日日新報》在1912年4月14日至19日,分別於日文版跟漢文版報導此案,最後並以「若然則本島人之無智。」為本案嫌犯的行為作評論。
  • 時間起
    1912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日治時期臺灣的基隆,乃是盛產煤礦之地,眾多來自臺灣其他地區的勞工階級男性,到基隆採礦謀生。本案死者游粗皮(家鄉在宜蘭羅東堡)即是如此。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