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吉村殺妻分屍案(基隆七號房慘案)

【案件概要】

1934年(昭和九年),臺灣總督府交通局基隆海事課出張所書記兼技手吉村恆次郎之妻宮氏失蹤。警方主動展開偵查,吉村表示宮氏回日本老家,警方卻認為事有蹊蹺。

不久,基隆漁夫打撈到幾個油桶,發現裡面藏有女性屍體。後經辨認,發現屍體為吉村聲稱已經離開臺灣的宮氏。原來,宮氏遭吉村與其情婦屋良靜(やら しず)聯手殺害。

吉村與屋良間育有一女吉村春子。春子因病過世後,兩人認為春子係遭宮氏毒死。宮氏與吉村的長子吉村克之亦常藉機辱罵、毆打屋良靜。屋良遂與吉村合謀,將宮氏以棉被悶死。之後再雇人力車,將宮氏屍體載到屋良靜住處分屍,裝入汽油桶後丟到基隆港。

【疑點與爭議】

1. 春子之死是否真係被害?

2. 宮氏之姓名?

3. 吉村恆次郎為何不採取離婚手段,而是與妾合謀殺害妻子?

【社會後續影響】

改編藝文作品:電影《基隆七號房慘案》(莊國鈞導演,1957年)、歌仔冊《基隆七號房慘案歌》(張玉成編著,嘉義新環球出版,1958年)

【時代背景】

1930年代初期,日本國內經濟在世界性的不景氣影響下,進入「昭和恐慌」。經濟不佳之下,右翼勢力抬頭,軍國主義漸起。1931年(昭和六年),關東軍入侵中國。隨之而起的是「南進論」,台灣因而成為「南進基地」。 1935年(昭和十年),總督府舉辦「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展現日本統治台灣的成果,以作為南進政策的宣傳。

【審判過程】

吉村恆次郎於1934年11月6日被捕,震驚全島。《臺南新報》記載:被告人尤其是堂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官吏,大為世人所注目,屆時開廷(庭),遠近好奇者,必以千計,擁擠於公廷。裁判長有鑑及此,雖不能禁止旁聽,亦當有以制限之,決定發行旁聽券,以防雜沓。審判結果吉村恆次郎被判處死刑,屋良靜則被判處十五年徒刑。

【其他】

無。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內容力
  • 貢獻者
    受害者
    宮氏

    嫌疑犯
    吉村恆次郎、屋良靜
  • 演出者/主要人物
    吉村恆次郎-丈夫 宮氏-元配 屋良靜-妾 吉村克之-恆次郎與宮氏長子 吉村春子-恆次郎與屋良靜長女
  • 參考資料
    為妾侍殺大婆 居台日男分屍棄大海,蘋果日報,2016-06-05 《臺南新報》1934年12月8日,八版漢文欄
  • 時間起
    1934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