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高蓮葉毒殺兒童案

【案件概要】

1986年以屏東枋寮村的德興路為中心,接連有學童和鄉親全身痙攣、休克死亡,後經警方調查發現嫌犯陳高蓮葉因當地毒魚盛行,易於取得氰化物,從而製作各種有毒糖果和膠囊,贈與當地學童或在他人酒中下藥,才導致整起案件。

【疑點與爭議】 

1.當地神壇發送觀音降世與預告災難的傳單,並附有避災的方法與解除抽筋的藥方,由於當地民眾大多十分迷信,使警方無法順利取得有效的口供證據。

2.陳高蓮葉在案發兩年前,因罹患肌瘤而切除子宮,從此疑心別人會加害自己。

3.有謠言顯示陳高蓮葉受僱於地方不良分子,只要毒殺兒童就能獲得五萬元的高額酬勞。

4.陳高蓮葉的母親表示,女兒的眼角膜被盜,曾經有員警希望以五萬元的價格購買。

【社會後續影響】 

由於當地毒魚盛行,氰化物並不難取得,案發之後,一時治安風聲鶴唳。

【時代背景】

無。

【審判過程】 

1986年12月陳高蓮葉被檢察官以毒殺七名兒童致死提起公訴,同年法官判處死刑,1989年7月執行。

【其他】 

本案藥物檢驗報告出爐,證實陳高蓮葉所持有的糖果與膠囊摻有致命的氰化物。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內容力
  • 貢獻者
    受害者
    枋寮地區的學童與鄉親

    嫌疑犯
    陳高連葉

    關係人
    陳高連葉的母親
  • 演出者/主要人物
    嫌疑犯:陳高連葉,居住於枋寮村德興路 受害者:枋寮國小學童
  • 地點-名稱
    屏東枋寮一帶。
  • 時間起
    1986
  • 時間分期
    戰後到解嚴前(1945-198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