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城疑案

【案件概要】

1902年8月,在臺北地方法院新竹出張所中的魏家爭產案件中,有兩名年紀相仿的女性均聲稱自己是原告「(魏)莊氏順」,莊氏順父母、丈夫已逝,沒有兄弟姊妹,唯一可指認的是正在與莊氏順打遺產官司的大伯,但兩人之間有著明確的利害關係,使得到底誰才是莊氏順本人撲朔迷離。

【疑點與爭議】

1.誰才是真正的莊氏順?

2.無法確認冒名者的來歷與動機?

3.冒名者是否遭到懲處?法官最後從何判斷?

【社會後續影響】 

1928年《臺灣日日新報》上刊載了一則名為〈慶賀中元〉的報導,其中出現了莊氏順的名字。

【時代背景】

根據1901年開始日本人做的舊慣調查,臺灣人的繼承並非如日本為戶主單獨繼承制,而是以諸子(包括養子在內)均分為原則。因此孀婦的繼承權,關鍵在於戶主地位的存在與否。按照臺灣舊慣,養子寡婦的繼承權原則上有賴夫家親族的承認。

【審判過程】 

無。

【其他】

依照舊慣來處理臺灣人之間民事糾紛的原則,要到1923年日本民商法適用於臺灣才告終止,換言之,莊氏順這個案件應該是以清領時期沿襲下來的臺灣固有風俗來做判定。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內容力
  • 資料來源
    王泰升,〈日治時期臺灣人親屬繼承法的變與不變〉,《政大法學評論》,1997.12。 曾文亮,〈全新的「舊慣」 : 總督府法院對臺灣人家族習慣的改造(1898~1943)〉,《臺灣史研究》,2010。
  • 演出者/主要人物
    莊氏順
  • 地點-名稱
    新竹
  • 參考資料
    1902.08.08〈竹城疑案〉,《台灣日日新報》
  • 時間起
    1902/8
  • 時間分期
    日本領台初期。
  • 相關作品
    1928.08.21〈慶讚中元〉,《台灣日日新報》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