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美枝子失蹤事件

【案件概要】

就讀臺北南門小學校的中山美枝子,於1925年7月10日行蹤不明,警方、總督府專賣局等各單位組成搜查大隊,對整個臺北從關渡到城內的河水、河岸,甚至排水系統等都做搜查,但依然無法找尋到中山美枝子。

【疑點與爭議】 

警方最終也找不到美枝子去向,但沒有屍體,又有傳聞其出現在日本其他地方,一時究竟是失足落水還是被人誘拐,說法眾說紛紜。

【社會後續影響】 

失蹤事件在有小孩的家庭內形成一股緊張憂心的氛圍,若有失蹤案發生,常又以「第二美枝子」、「第三美枝子」事件發生作為新聞標題。

【時代背景】

無。

【審判過程】

無。 

【其他】 

同時期大稻埕下奎府附近才發生一名內地小孩受不明人士以糖果誘拐的案件,另外,艋舺金光教會所外也有一位形跡可疑的男子要以香蕉誘拐小女孩,故當時警方研判美枝子可能是被熟人所誘拐。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內容力
  • 貢獻者
    受害者
    中山美枝子

    證人
    美枝子同學

    關係人
    中山富次郎

    辦案人員
    院田警部
  •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9月3日,05版。 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2月14日,02版。 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6月4日,03版。
  • 演出者/主要人物
    中山美枝子(失蹤主角) 中山富次郎(主角父親) 吳才傳(其他失蹤案) 福本福十郎(其他失蹤案親屬) 院田警部(搜救人員之一)
  • 地點-名稱
    臺北南三線道至臺北大南門
  • 參考資料
    《臺灣日日新報》
  • 時間起
    1925/7/10
  • 時間分期
    1920年代的日本統治時期,臺北已有大稻埕、艋舺、城內三大人口密集處,案發地點為南門以外,屬發展中的新興住宅區,內有小學、中學,公務人員宿舍等,日本內地孩童的教育體系已完善。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