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工夫茶十法-八、淋罐恆溫

圖為:淋罐恆溫,主要目的除了去除刮除茶沫外,主要使內外溫度一致保持在高溫的狀態。這個步驟講究水要細注並且均勻。此步驟得二淋壺蓋,提砂銚注水於壺蓋,順時鐘淋壺一周,淋去茶的浮沫, 二淋壺外追熱,淋壺時不得沖點到壺鈕氣孔,使水氣與沫白在壺身上隨水氣蒸散,壺外追熱,茶韻味盈溢於壺中, 沖點之熱湯並陳於壺墊(承)內,泡著壺此時達到內外均溫的目的。

由滌煩茶事王介宏老師所演繹的台灣工夫茶,講究待客之道及器具的精良佐以工夫十法,以茶為本質使飲茶賓客從中得到喜悅。工夫茶-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不足以待客。而沖泡一壺工夫茶必須準備二十三件茶器,分別為:孟臣壺、若琛杯、玉書煨、白泥壺、炭籠、羽扇、炭筷、壺墊、杯墊、茶入、茶則、置身杯、水注、龍缸、建水、杯托、茶巾、杯夾、瓜絡、茶棚、都籃、茶擔。

由滌煩茶寮王老師所傳承的工夫茶十法:備器備席、候湯候火、潔器溫杯、納茶結膽、潤茶提香、高沖有度、蓋定刮沫、淋罐恆溫、斟點云淨、禮敬品飲,作一完整詮釋。王介宏老師將閩南地區工夫茶(包含潮州、香港、南洋、台灣)整合並發展出台灣獨有的工夫泡法,更加實踐推廣。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培慈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1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