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高沖有度,講究的是砂铫注水入壺的節奏應適當,手法為使用扇急火至砂铫內的水煮至魚眼,然後提砂铫高沖,不疾不徐環壺口緣高沖,不可直沖壺心、不可沖破茶膽,沖點時注水不可斷續、不可迫促,這樣沖出的茶香韻而不帶滯澀。
由滌煩茶事王介宏老師所演繹的台灣工夫茶,講究待客之道及器具的精良佐以工夫十法,以茶為本質使飲茶賓客從中得到喜悅。工夫茶-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不足以待客。而沖泡一壺工夫茶必須準備二十三件茶器,分別為:孟臣壺、若琛杯、玉書煨、白泥壺、炭籠、羽扇、炭筷、壺墊、杯墊、茶入、茶則、置身杯、水注、龍缸、建水、杯托、茶巾、杯夾、瓜絡、茶棚、都籃、茶擔。
由滌煩茶寮王老師所傳承的工夫茶十法:備器備席、候湯候火、潔器溫杯、納茶結膽、潤茶提香、高沖有度、蓋定刮沫、淋罐恆溫、斟點云淨、禮敬品飲,作一完整詮釋。王介宏老師將閩南地區工夫茶(包含潮州、香港、南洋、台灣)整合並發展出台灣獨有的工夫泡法,更加實踐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