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臺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條目由林杏惠撰寫,臺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成立於2003年,是由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司改會)、臺灣人權促進會(臺權會)、臺北律師公會、輔仁大學和平研究中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等團體所組織而成,以個案救援與推動制度改革為方法,以廢除死刑為目標的任務型聯盟。其執行業務包含:死刑與冤案之個案救援、律師培訓、研究研討與政策監督、社會對話、教育推廣、促進社會安全、出版工作、國際組織串聯等。

1987年解嚴前夕,為救援鄒族人湯英伸被判死刑的行動成為反死刑倡議的重要開端,而解嚴後人民終於拿回對於政治議題的談論與參與權利,司法制度在警方偵辦、法官判決依據、死刑執行制度不透明、缺乏辯護資源等方面上的漏洞也被揭露,促使1994年左右開始有司法改革運動的發起。趁著2000年政黨輪替下的法務部長宣布「三年內廢除死刑」,卻又於同年執行死刑,使得廢除死刑的論調更加高漲。至2003年,司改會、臺權會、臺北律師公會、臺灣媒體觀察基金會、輔仁大學和平對話研究中心及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等多個關注死刑與司法改革議題的民間團體,組成了臺灣第一個持續推動死刑廢除的團體──「停止死刑執行推動聯盟」,要求法院在能以嚴格的標準審理死刑以前不執行死刑;一個多月後,為回應社會對於停止死刑的疑慮,聯盟更名為「替代死刑推動聯盟」;2006年,聯盟回歸初始的目標而更名為今日的「臺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嚴正強調司法制度的改革,不讓「停止執行死刑」與「替代死刑」成為政府不作為的藉口。

過去司改會曾介入蘇建和案、徐自強案、盧正案、江國慶案、周峋山案等冤案救援,而截至2019年9月臺灣仍有39件死刑定讞個案。依據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所言,廢死聯盟從成立到2015年,接觸過的已定讞個案有75件中,有32位執行死刑,1位病死獄中,42位仍在看守所中。被執行的死刑犯當中包含被認為有冤卻再也無法救援的有杜明郎、杜明雄兄弟;42位仍在看守所的包含了邱和順、鄭性澤和謝志宏等三案被認為問題重重。其中,鄭性澤終於在2017年獲判無罪定讞,但剩下的39位死刑犯當中,仍可能存在待雪的冤案。

基本資訊

  • 別名
    廢死聯盟
  • 事件
    台灣冤獄平反協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9號4樓之一
  • 資料來源
    法務部統計,「死刑執行及尚未執行人數」https://www.rjsd.moj.gov.tw/RJSDWeb/common/WebList3_Report.aspx?list_id=1245 臺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https://www.taedp.org.tw/about 林欣怡,〈蹣跚步履的五年,堅定未來的十年〉https://www.taedp.org.tw/story/1413 李仰桓,〈臺灣廢除死刑運動的發展概況〉《司法改革雜誌第58期》2005,https://digital.jrf.org.tw/articles/1467 Lin Hsinyi,〈回應一:廢死不要扯冤案?〉https://medium.com/lin-hsinyi/%E5%9B%9E%E6%87%89%E4%B8%80-%E5%BB%A2%E6%AD%BB%E4%B8%8D%E8%A6%81%E6%89%AF%E5%86%A4%E6%A1%88-fa35d7a99dcb
  • 時間分期
    解嚴後
  • 撰寫者
    林杏惠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