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北地方法院新竹出張所

〈臺北地方法院新竹出張所〉條目由唐嘉邦撰寫,「臺北地方法院新竹出張所」係指日治時期管轄臺北縣新竹支廳司法事務的司法機構,即今新竹地方法院。

1895年日本開始統治臺灣,1896年成立新竹地方法院,按當時行政區劃,管轄範圍為臺北縣新竹支廳(約當今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司法事務。1897年合併苗栗地方法院相關業務。1898年總督府廢止高等法院,並將全臺地方法院整併為三座,新竹地院縮編為臺北地方法院新竹出張所,隸屬於臺北地方法院。

1909年新竹出張所被撤銷,縮編為登記所,僅受理不動產登記事項,不著手審判事務,直至1919年恢復為出張所,並恢復審判事務。1919年8月8日,臺灣司法制度再度改革,新竹出張所再改名為臺北地方法院新竹支部,管轄範圍包括今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及苗栗縣。1938年5月4日,新竹支部再度升格復名為新竹地方法院。

1945年國府接收臺灣,正式將新竹地方法院的全稱改為今名臺灣新竹地方法院,轄區仍舊與日治時期相同。1973年與1997年,桃園地方法院與苗栗地方法院相繼成立,至此,新竹地院管轄範圍僅包括新竹縣市至今。

基本資訊

  • 別名
    新竹出張所
  • 事件
    陸正案、清大王水溶屍案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新竹市北區中正路136號
  •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 時間分期
    日治
  • 撰寫者
    唐嘉邦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