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憲兵分署

〈基隆憲兵分署〉條目由湯雅雯撰寫,日治時期,日本憲兵常稱作憲兵隊(日語:憲兵隊;Kempeitai),屬於大日本帝國陸軍,存在於1881年至1945年,其職能仿效於法國國家憲兵,但具有蓋世太保(納粹德國時期的祕密警察)性質。

日治初期,臺灣憲兵依據〈內臺憲兵條例共通時代〉,分為若干守備管區,其下設憲兵警察區派置分隊,並將三縣一廳的臺北縣保持警察部,下屬支廰則設警察署、分署;而尚未靖定的臺灣縣、臺南縣改稱民政支部,其下設出張所;澎湖島廳則設警察署、分署,建構以軍事性警察為主的中央集權式體制。而後地方行政區域及級別歷經數次更動,至1920年8月改地方為五州二廳,州設警務部,郡設警察課,市設警察署與分署,廳設警務課與支廳,並由警部兼任支廳長,將中央集權式權力結構調整為地方分權體制。

1921年當局透過將《法三號》取代《三一法》,把臺灣的法律基礎由總督的律令改為天皇敕令,以利將警察政治隱形在地方分權的民政制度下,作家楊逵謔稱其為「草地皇帝是警察」(Country King Policeman),此時期也是日警在臺機構組織最充實之時期。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日本憲兵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7%A5%E6%9C%AC%E6%86%B2%E5%85%B5 日治時期警察政治及其影響 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571414344899.pdf
  • 時間分期
    日治
  • 撰寫者
    湯雅雯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