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50年師資保送-《馬祖日報》

伴隨國軍撤遷,戰地政務的實施,馬祖從傳統漁村社會需急速地轉型為現代化社會運作,各種的基礎建設的人才都十分缺乏,仰賴著大量的外部人力。為了提升地方基礎建設,走向地方自治,除了透過學子的教育與保送外,針對現行人員的技術提升與再教育也為一重點。相關歷程演進透過《馬祖日報》的紀錄得探知。

傳統馬祖地區讀書識字為有錢人才享有權利,義務教育的普遍推行後,因從前讀書人不多,無法有師資人力可供應,因此早期馬祖地區極度缺乏師資,許多教育政策方針以培養地方師資為重。依據1961年(民國50年)8月20日《馬祖日報》的地方新聞報導,戰地政務委員會為了培植地方青年成為校園師資,與兩個管道協商送地方人員過去培訓,一為經教育部同意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於五十學年度內的七期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每期可送馬祖地區之兩名教師受訓,另外則為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會所設的國校教師訓練班,連江縣政政府亦送國校教師入內受訓。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解決本區國校師資培植地方青年保送赴台受訓(1961)。馬祖日報,第二版(8月20日)。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