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56年馬祖中學進行求學分班-《馬祖日報》

伴隨國軍撤遷,戰地政務的實施,馬祖從傳統的漁村社會需急速地轉型為現代化社會運作,各種的基礎建設的人才都十分缺乏,仰賴著大量的外部人力。為了培植地方自治,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要求馬祖孩童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提升識字率與其他學科能力。得持續接受教育者,優秀的以保送模式送至臺灣本島之學校升學,前提須返鄉服務,而不繼續升學者,則留於馬祖輔導就業,補充地方基層人力,而相關的歷程演進透過《馬祖日報》的紀錄得探知。

而於馬祖中學內部針對升學與畢業後輔導就業的求學學子,從1967年(民國56年)開始有分班的概念,8月18日《馬祖日報》第二版新聞報導,紀錄馬祖中學於56年度增收1班新生,共有3班學生,並分編為甲、乙、丙三班。甲、乙兩班以畢業後升學之學子為主,教學須加強國文、英文、數學、理化等科目。丙班以畢業後輔導就業之學子為主,教學以加強農業、水果、商業、工藝、家事等科目。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