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53年馬祖中學畢業學子就讀工職與水產之保送青年之返鄉狀況-《馬祖日報》

伴隨國軍撤遷,戰地政務的實施,馬祖從傳統的漁村社會需急速地轉型為現代化社會運作,各種的基礎建設的人才都十分缺乏,仰賴著大量的外部人力。為了培植地方自治,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要求馬祖孩童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提升識字率與其他學科能力。得持續接受教育者,依據政策的建設需求,優秀的以保送至臺灣本島之學校升學,前提須返鄉服務。返鄉就業亦有不同的狀況產生,相關的演進變化透過《馬祖日報》的紀錄得探知。

於1964年(民國53年)8月2日《馬祖日報》地方新聞之報導,在培養建設馬祖基層人才的政策下,馬祖中學保送的學生以升讀師範、工職、商職、農職、家政、護產、水產、高中和師範大學等為主,以待畢業後回鄉投入各樣的建設工作。礙於馬祖當時的條件,未能發展工業與遠洋漁業,因此就讀工職與水產之青年,返鄉後無法有正業的相關工作機會,呼籲政府輔導就業。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