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的所在地是位於關西鎮文昌祠,拍攝時間是1961年代(民國50年代)。竹塹文風鼎盛,關西文人詩詞見長,道光時人先於舊鹹菜甕新街西側,今關西國民小學旁,見惜字亭焚祭字紙,是尊重文字紙張的體現。1878年(光緒四年),吳鵬雲建造文昌祠完成於惜字亭旁,由蒼聖嘗會經理人鄭慶根及嘗內人等提供。本祠至聖先師孔子、文昌帝君、倉頡先師、魁斗星君、朱衣星君等我國儒教尊神,成為當時教育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重要場所。唯經百年失修,終於坍毀。1989年(民國78年),屢經信徒奔走籌備重建,蒙政府德政全力支援,並獲土地所有權人蒼聖嘗會一致同意,在文昌祠原址新建一、二樓圖書館,三樓重建文昌祠。(引述關西文昌祠重建誌)。關西的文昌祠是一棟很特別的建築物,一般的廟都是蓋在一樓,但是在關西的卻是蓋在三樓,一樓與二樓的空間則做為圖書館。就文化層面而言,頗有效益與功能,能促進大家走進圖書館的機會,特別是要升學或考試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希望自己求得好功名,拜完文昌廟神明之後,就到下方的圖書館讀書,應該通過考試的機會大大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