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山大橋開通典禮

圖片的所在地是位於關西鎮南山大橋,拍攝時間是1960’s年(民國49年代)。道路建設與汽車運輸跟人力輕便鐵道息息相關,不過日治時期台灣道路建設進度頗為緩慢,1897年(明治30年)10月,台灣總督府制定道路設備準則,將重要道路分為三等。一等道路寬度12.72公尺以上、二等道路寬度10.91公尺以上、三等道路寬度9.7公尺以上,並將道路事業逐漸轉給地方辦理。1905年(明治38年)台灣總督府調整道路分類標準即「州道」、「指定道路」、「街庄道」等三個等級。「州道」地位相當於今日之「省道」,乃是由國費予以興築,指定道路地位相當於今日之「縣道」,指以國庫或地方經費改善養護的道路,由各州廳管理登記、列入道路台帳,「街庄道」地位相當於今日的「鄉鎮道」。早期在還沒有橋梁的年代,南山羅家聚落許多對外的交通只能用步行的,遇到下雨水位高漲時就無法通行了,只能等待水位退了之後才能再過去街區,這樣的情況直到有一座橋樑的建造之後才有了改善,所以南山大橋的開通帶給羅家聚落一條對外交通的便利道路。南山大橋的開通除了更安全更便利的改變之外,也讓外部的人更有機會進到聚落裡,了解那裡面豐富的人文故事與美麗的田園景觀。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新竹縣關西鎮南山里上南片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關西鎮誌
  • 資料來源
    照片提供:黃卓權老師
  • 撰寫者
    徐紫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