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泰戲院入口

圖片的所在地是位於關西鎮東泰戲院門口,拍攝時間是1951年代(民國40年代)。1971年(民國60年)前後,是戲院的黃金時代,隨著國片的蓬勃發展,開啟了戲院的黃金年代,以當時每月第一戲院上映16部片,東泰戲院上映13部片,一檔歌仔戲或歌舞團的量來計算,總共關西上映的電影約是6612部,一年12檔戲共228檔客家大戲或歌劇團,若再加上1960年(民國49年)之前及日本時期,在關西上映的戲劇跟電影,總數是非常驚人。在很賺錢的年代,謝國立增設了放映師和放映機,戲院主要放映台語片、日本武士片、美國西部片、黃梅調、武俠片、文藝片等。另外還做了幾次內部整修,改善戲院的安全措施和舒適度。1979年(民國68年)起,受錄影帶錄影機大量出現的影響,戲院生意轉淡,謝家先把東泰戲院轉型做成衣廠,1981年(民國70年)5月23日第一戲院也關燈打烊,根據喜愛電影的邱先生說,打烊這天放映的最後一部影片是《多情劍客無情刀》,觀眾只有三個人。早期看電影是普羅大眾的娛樂,在沒有電視、網路的年代裡,這是唯一可以讓居民共同歡笑的地方。對於電影院我們都保留了很多的回憶,雖然現在電影院早就已經關的差不多了,但總是期待是否有可能可以再開門營業的一天。或許如果不是當作電影院,規劃成一個藝文表演空間也是不錯的選項,畢竟表演活動還是有它的市場性,相對於電影產業,太多的網路頻道可以看到電影了。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新竹縣關西鎮中豐路一段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關西鎮誌
  • 資料來源
    照片提供:黃卓權老師
  • 撰寫者
    徐紫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