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龍村龍舟賽6

「插旗、揪尾索、競賽、搶旗」:經歷過前述一番程序後,真正的「競賽」即將要開始了。終點奪標旗「鎮江鏢」如今被叫做「龍旗」,在一般龍舟賽中是賽事開始前即插好,但是二龍的插旗則由主場一方來自行安插。而從插旗手所插的龍旗方向往往就能看出兩隊可能的勝負。等插完龍旗後,一般龍舟賽就開始從起點,等裁判宣佈比賽開始,但是二龍的龍舟卻無裁判,由雙方共同決定何時開始。競賽的開始,是由雙方皆鳴鑼後方才認定。以往起點有一條粗直徑6公分,綁縛於已拆除的二龍橋橋墩、橫跨兩岸的麻繩,這條被稱為「大索」的麻繩就是起點。而龍舟的尾端會有一條約直徑1公分、長15公尺的「尾索」,一端綑牢龍舟尾部,一端即由左舷最後一位選手執握。船至起點時,使尾繩勾住大繩。而所謂的「揪(uik)尾索」技巧,即是操之於左舷最後一位划手的技巧。一般龍舟賽到了最後,最引人注目就是奪旗的剎那間,然而二龍的「搶旗仔」(奪標手)功能不僅只此。比賽剛開始時,他會面向船尾觀看雙方情況,若己方未奪得先機,他會立即阻止前進。但如果他判斷此度出發可能獲勝,就會準備鳴鑼,正式開啟這趟賽事,可以說是研判競爭的首腦人物。而在終點前,「搶旗仔」也是最後關鍵勝敗的決定者。有時儘管龍舟先到,搶旗卻慢了一步,便因此功敗垂成,所幸二龍的賽龍舟不是一趟兩趟決定勝負。在幾經互耗體力的往返、使用揪尾索技巧後,雙方終於真正開始努力衝向終點後,與一般三戰兩勝的場次不同,二龍的賽龍舟不只此數,而且以往更是延續數天。(參考:宜蘭縣(市)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報告書)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不詳
  • 全集/系列名
    臺灣節慶之美專題網站
  • 相關地點
    不詳
  • 地點名稱
    國立歷史博物館
  • 緯度
    25.0316
  • 經度
    121.51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