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屋四房公廳之京兆堂,清乾隆9年(1744)8月,廣東梅縣宋姓族人來高、孟梧、伯麟、存候、贍隆等五位,首先渡海來臺。宋屋四房公廳坐東朝西,是棟三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重簷屋頂,上層硬山式,下層四面屋簷。燕尾翹脊,正脊花鳥剪黏裝飾,黃色琉璃筒板瓦屋頂,屋簷瓦當、滴水。二樓圍牆有來高公會館,五個大字;三樓圍牆則是「賦梅第」,賦梅第不是堂號,正確堂號是「京兆堂」,位於三樓門楣。三樓為祖堂,寬敞陽臺作為祭祀「天公」場地,透明採光罩,雨天祭祀時不淋雨,門對為「系出嶺南遠紹賦梅千秋仰、基開淡北丕承渡蟻百世芳」。客家人的祖先牌位稱為「阿公婆」, 四房公廳最上面正中的一塊是京兆堂宋氏第一世祖新恩公與二世~十九世祖先牌位,其餘的是其後代列祖列宗牌位,神龕下沒有龍神。公廳前不遠有一口長滿布袋蓮的水池,灌溉著週圍宋來高派下農地,農地是公地,後代子孫都可以申請耕種。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