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福潭宮獅子亭樣貌照

  福潭宮位於老街溪東側,另二座土地公廟位於老街溪西側,清乾隆初年廣東客籍移民入墾平鎮一帶,首先到伯公潭引水灌溉,為保護水源不斷,以及不受番民騷擾,遂於河岸邊立石為神,也是福潭宮的起源歷史。


  清咸豐初年庄民架立石板屋狀伯公廟,民國54(西元1965)改建成小祠規模,民國77(西元1988)和民國93(西元2004)又都因廟祠老舊殘破而各重建一次。相傳福潭宮位於鯉魚穴上,故在清咸豐8(西元1858)立有一塊「示禁碑」,規定庄民不得在此畜牧墾殖,以免破壞好風水。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余金龍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