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印章這一門專業技術,隨著機器、電腦取代人力,手工篆刻不再獲得重視,信文堂印舖第三代老闆陳弘烈見證手工篆刻技藝起落,堅信刻印文化藝術不會被取代,因為,未經手工雕琢,充其量只是一顆普通印章,而不具藝術美感價值。
堅持「刻印」是一門文化藝術,也是陳家三代沿襲傳承的精髓。
第一代陳合在日治時代是警察,視寫書法為畢生最大興趣,昔在臺南學甲開業,曾榮獲當時全臺書法比賽第三名,寫得一手好字。因家中食指浩繁,為養活一大家子,正職之外,陳合也替人寫書法、刻印掙錢。
第二代陳瀛洲從小跟著父親耳濡目染,十六歲就拜師日本師傅,學習四年後,已是臺南有名雕刻家;陳弘烈從父親口中聽聞,儘管祖父書法、刻印已擁有一身好功夫,但仍希望父親學習不一樣藝術境界,所以,陳瀛洲遠赴日本拜師學習,陳合、陳瀛洲皆認為刻印不只是刻一顆印章,因為,每顆印章都必須獨一無二。
陳合與陳瀛洲擅長「銅線打釘」,自創修補毀損瓷器技藝,家中收藏許多背面補釘過的瓷器,正面卻完好無缺,技術令人驚嘆。此也呼應早年因物資缺乏而有的惜物愛物觀念。
第三代陳弘烈十六歲開始跟在父親身邊學習刻印,父親叮囑刻印章竅門無他,只有五字訣,就是「虎頭釘字尾」,虎意味著威武、釘代表力量,意指印章的頭必須雄偉,尾端則須強而有力。
藝術無價,惟現代人講求快速方便,除了少數視其為藝術品而悉心收藏,願以高價請師傅手工刻印,多數人已改為採用機器刻印,「迅速方便又便宜」已凌駕一筆一劃精雕細琢。儘管單純印章店難以維生,手工刻印更被列為「失落百工」行業之一,但信文堂相信,刻印藝術值得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