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欽差行臺

欽差行臺位於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由臺灣巡撫於1892年(清光緒18年)間花費二萬兩興建,為外地高級官員來臺北時之旅館及宴會、會議之用。甲午戰後割臺期間,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曾將其改作「籌防局」,專司軍事佈防之務。日據以後,欽差行臺建築改為「臺灣總督府廳舍」,直到1919年新廳舍(今總統府)落成啟用後,舊廳舍便成了臨時性展覽聚會場所。1928年間,為了配合御大典紀念博覽會的舉行,臺北市政府擬定新建市役所及公會堂計畫,而其基地恰巧位於欽差行臺及布政使司衙門位置,因此引發各界保存舊廳舍的呼籲。1932年,欽差行臺遷移至植物園後,改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熱帶植物標本陳列室之用,光復後,歷經林業陳列館、文物館使用至今。建築物主要色系為外牆木造結構(#865f44),部分外牆有米白色塗漆做裝飾(#e1d4b5),正立面其餘細節以綠色系為主(#355d4e)。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宇凡
  • 創作者
    吳宇凡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892
  • 媒體類型
    其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