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本堂第一代陳清吉,人稱「牛奶吉」,最初於頂打石街(今民生路)開設「清吉牛乳販賣」,同時將賣剩的牛乳和麵粉製成點心。陳清吉曾因1915年(日大正4年)發生的「噍吧哖事件」受到波及被判入獄,出獄後,因身形佝僂,體力無法負荷再送牛乳,便將牛乳店交由其第三子陳本立負責,更名為「甘本堂」,並向「甘泉堂」師傅學習製菓技術,販售なまがし、まんじゅう、及羊羹等日式點心,在當時臺灣人開設的餅舖仍以漢餅為主的市場環境下,甘本堂獨樹一格,為當時少數臺灣人開的菓子店,因而風光一時。
傳至第三代陳茂雄之時,因大環境與民眾飲食習慣的轉變,和菓子引不起消費者興趣,遂轉型做起西點麵包,也回頭再做漢餅,且隨著臺灣經濟起飛,走過一段黃金歲月。
2000年以後,因大賣場崛起,販售多樣且廉價的西點麵包,甘本堂難敵大環境的變遷與難以突破瓶頸,而於民國95年(2006)一度歇業,直到第四代陳奕彰接掌後整修店面、擴增設備後才再度啟業。陳奕彰憑藉其完整的資歷與集臺、日、西各式糕點於一身的好手藝,致力於研發新口味的西點麵包而令甘本堂走出一番新契機。
如今,儘管老店創新,甘本堂卻不忘傳統味,仍維持半和風半西式的糕點,也保留了上一代的和菓子與克林姆(Cream)麵包,希望老店仍要有老滋味,持續走向下一個百年。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