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春季食材─紫菜與垢

馬祖四面環海,沿岸島礁出產野生紫菜。野生紫菜在日本稱為「岩海苔」,也是高品質的海產;在海邊較光滑的岩石上容易附著紫菜生長,產量也不多。每株葉長約10 至15 公分,葉寬約1.5 至2 公分,新幹呈褐綠色清脆,口感獨特,鮮中帶甘。

馬祖紫菜分冬、春兩季收成。早春薄霧、微雨的氣候最適宜紫菜生長。在採擷季節,每逢退潮之際,可見婦女穿梭在礁岩中採紫菜的身影。

一般季頭(初冬,春節前)所長出的冬菜,面較寬且黑,吃起來帶口感,但甜度稍差。而過年前後所長出的「長芽地」(福州話)則較細長,帶朱紅色,口感與甜度均佳,一斤索價千元。

而季尾(春節過後)水溫上升,冬菜開始府腐爛,在水位中線處則長出春菜,外型短小,口感脆,但甜度略差。春菜被當地人稱為「垢」,有 「油垢」、「菜垢」之分,前者純海苔,價格較高;後者雜有野生紫菜,價格較低。

「垢」可直接煮湯,或是煎食,加入蝦皮、香蔥、芹菜和粉料油煎成「垢餅」,搭配蘿蔔片一起入口滋味也很迷人。可分裝成小袋直接冷凍保存,食用時退冰,原味都在。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18)。107年連江縣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整合協作平臺計畫(頁83)。連江縣: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撰寫者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拍攝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8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