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進藥房是由第一代郭塗(1881-1950)中醫師所創立,約在日明治43年(1910)以前開業,戰後才辦理登記。而招牌在二戰中毀損,之後不再懸掛,加上鐵門經常半掩,單從入口處並不容易看到店內充滿歷史感的長桌、藥罐、藥櫃和各式精臼,外觀十分低調。
郭塗么女郭滿足(1931年生),在家排行第8,與兄姐年齡差距甚大,因兄姐多已逝世,後代子嗣另繼承其他家族事業,如藥舖隔壁的協進篾器舖(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一段38號)及米店,藥舖便由郭滿足接下。
第三代郭瑞貞是郭滿足的姪女,過繼給未婚的郭滿足,也幫忙店務。她以從事竹器手工藝外銷的經驗,觀察到現在藥材經常提早收成,致使容易被蟲蛀,藥效也降低。例如人參的皂甘以七年生者含量最豐富,但業者常不到六年就採收,有效成分不夠,以致讓消費者質疑中藥療效;且不少客人一聽到藥材來自中國,就認為是黑心貨,嚴重影響整體產業發展。
早期協進從香港、汕頭、日本等地進口藥材批發零售,現址對面曾是倉庫,因開路才把房子拆成兩半。店內藥罐與藥櫃還留有二戰轟炸痕跡,藥櫃抽屜拉環也在戰火中受損,郭家以歷代各式銅錢代替,可見前人生活智慧。
郭滿足受過日本教育,諳日語,經常有日本客人前來買藥。但因腿部不耐久站,近年呈半退休狀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6年曾就郭滿足人生經歷做口述歷史保存及影像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