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北市福景宮

福景宮創建於日治末期,乃此地先民劉良同先生發起鄉里所築,主祀福德正神,其後曾於1952年(民國41年)拆除重建。現今的廟址所在地,係經眾善信徒於1979年(民國68年)向水利會高價買下後,整理宮貌並增建兩間辦公室之現貌。三開間建築,為磚砌承重牆,正身入口有水泥塑成之龍柱、1952年(民國41年)重建時遺留下來的洗石子裝飾,屋頂有北部交趾陶大師陳天乞及其傳人陳世仁的作品。室內特徵因做為廟宇使用,內部供奉多尊民間崇信之福德正神(土地公)、觀音佛祖、關聖帝君、天上聖母等。建築物有水泥塑成之龍柱,以及北部交阯陶匠師陳天乞的作品,建物本身具相當藝術價值。建築物主要色系為外牆之灰白色(#d58359),並以水泥塑成之龍柱(#6e6c64)為門面。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宇凡
  • 創作者
    吳宇凡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52
  • 媒體類型
    其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