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婦幼守護神─臨水夫人

臨水夫人原名陳靖姑,俗稱陳夫人、臨水嬭或奶娘等,從小了解法術,因懷孕之身進行祈雨抗旱,不幸操勞過度身亡,因此成為護佑孕婦、幼兒之神,主要形象為手持法器─左手持龍角、右手持寶劍。最早出現陳靖姑事蹟的文獻為元末明初張以寧所撰寫的《臨水順懿廟記》,但直到明代臨水夫人的信仰才開始逐漸普及。明清以來,臨水夫人成為福州等地民間信仰最有影響力的神祉之一,其信仰圈以閩東方言地區為主,後逐漸向北及東南方擴展。馬祖的臨水夫人信仰由原鄉引入,早期醫療不發達時,為庇佑婦女賜嗣保胎、扶產護幼的守護神,與七星娘娘信仰相似,為民間重要信仰之一。馬祖與臨水夫人相關習俗包括南竿福澳境華光大帝廟的喜碟文化,南竿金板境天后宮的請花求子,以及現今南竿牛峰境五靈公廟統一辦理的「做出幼」等,「做出幼」是福州語發音,臺灣地區俗稱的成年禮,做出幼維持著傳統的閩東文化特色,表達對於地區的臨水夫人庇佑感恩看顧孩子平安長大至16歲時舉行酬謝儀式。在馬祖地區,臨水夫人以陪祀神的神祉供民眾祭祀,分布於四鄉五島共27間廟宇。

此圖為南竿金板境天后宮供奉的臨水夫人像。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王花俤、王建華、賀廣義編撰(2016)。馬祖文化事典(頁32-33)。連江縣:連江縣政府;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2019)。陳柏儒【錄音】。連江縣政府108年馬祖文化記憶庫-馬祖學知識創建計畫現勘紀錄(9月27日),南竿鄉福沃村。
  • 所屬族群
    其他
  • 所屬族群說明
    閩東文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