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墨魚籠──幠底無出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墨魚籠──幠底無出」,比喻為人小氣,有進不出。水生動物裡,能從體外看見體內器官的就是墨魚,身體結構特殊,馬祖鄉親針對其弱點,設計適合捕捉它的竹籠。慣悉於漁撈的鄉親,就以此來形容吝嗇性格的人。

籠字在《廣韻》中有三個聲切,平聲有「盧紅切」和「力鍾切」。底,可解釋成裡面、內部、進來。《說文.广部》:「底、山居也,ㄧ曰下也。」《玉篇.广部》:「底、止也、滯也、下也」。故此字引申有留止、進入。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陳高志(2008)。馬祖俗諺析論(壹)(頁130-131)。連江縣:連江縣政府。
  • 撰寫者
    陳高志
  • 創作者
    馬祖人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