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伯公潭橋

伯公潭橋,伯公潭橋位於桃園市平鎮區新光路2段,是一座紅磚糯米拱橋,為平鎮區三座紅磚橋之一。橋共有三孔圓拱,推測初建於日本大正年間,日本時代在明治維新運動推展下,當時臺灣無論是房屋建築或橋樑結構都大量應用西洋建築的設計與營造手法,伯公潭橋應該也是展示時代建築文化的產物。早年相當缺乏鋼筋、水泥材料,因而模仿當時的騎樓拱柱樣式,半圓三拱巧妙設計,使所有重量平均分散在拱橋橋柱上,紅磚橋因而不被壓垮。橋身是當時是利用紅磚所推砌而成,因此當地人大多以「紅橋」稱呼。當年尚未有良好建材可供使用,只能以水泥石灰膏來固磚,為了使橋的壽命更長、結構更牢固,建橋師傅便在石灰膏裡摻入糯米水加強,所以老一輩的本地人又稱紅橋為「糯米橋」。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余金龍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