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屋五房公廳,清乾隆9年(1744)8月,廣東梅縣宋姓族人來高、孟梧、伯麟、存候、贍隆等五位,首先渡海來臺。在臺之宗族,頻起本木水源之思,設立蒸嘗,以垂永久祭典,在中壢宋屋庄有新恩公嘗,在美濃有震一公嘗。清光緒年間宗族為慎終追遠,乃建宋富麟祠堂賦梅第,祖祠佔地廣闊,座落之地據謂為螃蟹穴,堂前有一泉水洞,四季汨汨不乾,長流不息,並引落附近農田灌溉裨益族眾。宋富麟公廳屬夥房式建築,廳址為宋富麟最早落腳的居住處所。民國70年成立重建委員會,5月動工,民國72年落成,興建費用為向宋富麟派下各房子孫募款所得,現已成立宋富麟公派下祭祀公業,以管理維護公廳的日常運作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