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蘭陽戲劇團《臺灣先覺蔣渭水》

本影音為蘭陽戲劇團劇目《臺灣先覺-蔣渭水》,民國104年12月19日、20日於宜蘭演藝廳首演。

主要角色有:蔣渭水(呂雪鳳飾)、陳甜(廖欣慈飾)、陳換(林芸丞飾)、石有(潘麗君飾)、林獻堂(沈東生飾)、蔡培火(林湘敏飾)、陳隆發(李碧華飾)、石煥長(鄭斐文飾)。

蘭陽戲劇團秉持著「傳承戲曲,關照人物」之精神,製作搬演無數劇碼。2015年因「渭水歸根」延伸發展了一齣在地英雄的事跡-《蔣渭水》。渭水先生以其短短41載的生命,為臺灣民主及社會改革貢獻鉅大。過往曾以音樂劇及電影的方式呈現而感動人心,蘭陽戲劇團以歌仔戲為基底,融合特技手法及現代舞台元素,從人性角度切入,時光回溯,重返日治時期現場,渭水先生傳奇的一生歷歷在目。《蔣渭水》為蘭陽戲劇團創團至今,首度以在地先賢為劇本創作根源,深具啟發意義,好的創作能歷久彌新,讓觀眾期待,再再回味。我們賦予《蔣渭水》一劇如是的責任,如史詩般的巨作。日據時代的背景,對歌仔戲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沒有太多的傳統戲曲身段,卻又不忘歌仔戲的本,謂之「歌仔戲新美學」。歌仔戲既是蘭陽平原土生土長的文化,傳承、推廣、創新,是我們的責無旁貸的使命感,藉由一齣史劇,讓觀眾一起浸淫歌仔戲曲,一起熱血沸騰,共同找回對民族文化的自覺及觸發,是謂製作初衷。


劇情大綱:蔣渭水醫師,1921年與蔡培火、林獻堂等同志成立【臺灣文化協會】,作為提倡民權運動的組織,1923年因治警事件被禁錮4個月,1925年又因反抗總督政令被囚4個月。蔣渭水一生受日本方面拘捕、囚禁達十餘次之多。1926年【臺灣文化協會】因為左右派的路線之爭而告分裂,蔣渭水以『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作為號召,成立臺灣第一個合法政黨【臺灣民眾黨】,並且出任中央常務委員。繼續扶植【臺灣農民組合】【臺灣工友總聯盟】,並與其他各民主組識聯合,以進行對日本殖民統治的鬥爭。他不只一次向國際聯盟控訴日本在臺灣販賣阿片與霧社事件,讓臺灣的情況得到國際的注意。臺灣民眾黨在1931年6月被狹怨的臺灣總督府勒令解散,同年8月,蔣渭水因傷寒過世。他短短四十一年的生命,為臺灣民主及社會改革作出了鉅大的貢獻。

導演創作理念:傳統戲曲與真實生活、人物之間,永遠存在著一種模糊又深刻的連結與共鳴。尤其要運用傳統歌仔戲唱腔融合現代劇場手法來呈現【蔣渭水】,更增添其難度!此劇企圖以融合傳統歌仔戲唱腔融合現代戲劇故事劇場,敘事性,史詩劇場epic theater疏離性的方式,強調從蔣渭水個人引領台灣自主的論述,擴散至現代台灣精神風範,以多重劇情發展的角度詮釋【蔣渭水】當代背景的不同面向與層次的精神。

在此劇裡,以三條不同故事主線結構與時空交錯方式展開【蔣渭水】的內涵與精神。主線以傳統歌仔戲的唱腔與調性,娓娓道出主人翁─蔣渭水及其他主要角色的個性與情緒。第二條戲劇故事結構主以幕間劇「樊梨花與薛丁山、穆桂英掛帥、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意象,連結陳甜女士、石有女士默默陪伴與背後支持蔣渭水!利用時空交錯的隱喻與象徵,凸顯女性主義的堅忍卓絕與精神。第三條線將以中西合併融合的演唱與口白呈現歌隊型式(引用古希臘戲劇中的歌隊),引領觀眾,以敘事性戲劇結構的方式串連當代時空中的故事與回憶。特別的是,在這次製作構思中,大膽地運用現代特技雜技的技巧貫穿所有故事情境,特技演員藉由肢體與道具的技巧融合呈現出的形體氛圍,凸顯劇中角色與時空背景中的衝突、對話、無奈、壓迫矛盾與哀悼。也透過布景與影像的時空移動,將【蔣渭水】的時代與個人精神用集體潛意識重現於現代台灣觀眾眼前。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蘭陽戲劇團
  •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19/11/30
  • 媒體類型
    影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