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公潭舊照,為了取得可靠水源,於是率領當地墾戶開墾了一條灌溉水圳,並興築一道水壩,攔截老街溪上游大坑缺溪的水來灌溉,灌區涵蓋120甲。有了水壩,水位提高之後,就形成深潭,居民飲水思源,就在伯公潭潭邊設置福德(伯公)祠來祭祀,這就是伯公潭一詞的由來。伯公潭既然是八字圳的水源頭,大坑缺溪則為八字圳的母親河;由伯公潭溯流而上,其發源地就在龍潭鄉的乳姑山附近。
所謂的伯公潭有兩種說法:一是專指圓墩伯公、廣仁宮(八字圳水頭伯公)、福潭宮 (西元1858咸豐八年建)等三座福德祠前面的水域而言。這裡的水域俗稱下潭,屬狹義的伯公潭。另一種說法是泛指水位提高後,所有伯公前面的水域而言。尤其是大庄伯公前河水特深,俗稱上潭(從前有擺渡設施,有港口之俗稱)(見傅寶玉《古圳》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