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伯公潭

  伯公潭舊照,為了取得可靠水源,於是率領當地墾戶開墾了一條灌溉水圳,並興築一道水壩,攔截老街溪上游大坑缺溪的水來灌溉,灌區涵蓋120甲。有了水壩,水位提高之後,就形成深潭,居民飲水思源,就在伯公潭潭邊設置福德(伯公)祠來祭祀,這就是伯公潭一詞的由來。伯公潭既然是八字圳的水源頭,大坑缺溪則為八字圳的母親河;由伯公潭溯流而上,其發源地就在龍潭鄉的乳姑山附近。

  

  所謂的伯公潭有兩種說法:一是專指圓墩伯公、廣仁宮(八字圳水頭伯公)、福潭宮 (西元1858咸豐八年建)等三座福德祠前面的水域而言。這裡的水域俗稱下潭,屬狹義的伯公潭。另一種說法是泛指水位提高後,所有伯公前面的水域而言。尤其是大庄伯公前河水特深,俗稱上潭(從前有擺渡設施,有港口之俗稱)(見傅寶玉《古圳》一書)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余金龍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