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建於清末及日治時期之間(1885-1927),初建時應為一層樓建築,日治時期經過市街改正,成為二樓二進建築,立面形式受日人「現代式」立面影響,裝飾簡明單純,與日治早期流行的裝飾性華麗風格不同。立面型式及構造符合大稻埕迪化街區風貌,立面為國防色面磚,開窗極簡潔,為現代主義影響之設計。天井與鄰棟建物有一口共用井,於臺北附近頗為罕見,本建物為迪化街整體景觀重要組成的一部分。本建築主要色系為外牆灰色洗石子(#baae9a),以白磚面作裝飾(#eae7dc),並設有一木造大門(#c16e2f)。
約建於清末及日治時期之間(1885-1927),初建時應為一層樓建築,日治時期經過市街改正,成為二樓二進建築,立面形式受日人「現代式」立面影響,裝飾簡明單純,與日治早期流行的裝飾性華麗風格不同。立面型式及構造符合大稻埕迪化街區風貌,立面為國防色面磚,開窗極簡潔,為現代主義影響之設計。天井與鄰棟建物有一口共用井,於臺北附近頗為罕見,本建物為迪化街整體景觀重要組成的一部分。本建築主要色系為外牆灰色洗石子(#baae9a),以白磚面作裝飾(#eae7dc),並設有一木造大門(#c16e2f)。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