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寶藏巖

寶藏巖創建於清康熙年間,為臺北最古老的佛寺之一,當時漢人初入墾臺北盆地,有部分僧人隨之進入盆地建寺弘法,此為重要歷史見證。寶藏巖主祭觀音佛祖,因靠山崖而建,故稱為巖,又稱為石壁潭寺、觀音亭。寺前的新店溪古時可通舟楫。歷經多次修建,目前所見雖多為晚近時期改建之物,但仍有些石柱、石垛、石雕、木雕與石碑仍為清代原物。1798年(清嘉慶3年)所立之「觀音亭碑」詳述建寺始末。特別是楹聯多為泉州安溪移民信眾之落款,為安溪人開拓公館及景美一帶之見證。本建築以深紅色(#50172d)木頭造、木造(#a07f74)結構與石造(#7b7267)為建築外觀顏色。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資產網:寶藏巖(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70805000001)
  • 撰寫者
    吳宇凡
  • 創作者
    吳宇凡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798
  • 媒體類型
    其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