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北酒廠

臺北酒廠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0

酒廠位於當時樺山町八十番地,原為民營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1922年(民國11年)日本政府實施專賣制度予以徵收,改稱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酒工廠」,以製造米酒及各種再製酒為主。1945年(民國34年)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定名為「臺灣省專賣局臺北酒工廠」,成為公營酒廠,後再易名「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臺北第一酒廠」,為臺北地區現代化製酒之濫觴。酒廠佔地六公頃餘,建築主體結構主要為加強磚造,開口部及樑帶以鋼筋混凝土樑加強,立面部分佐以面磚藝術裝飾,廠房內部為大跨距空間,有木構造及鋼構架之屋頂形式。其中三樓試驗室、烏梅酒廠、煙囪因保存完好,具時代見證意義,已指定為古蹟本體。臺北酒廠光復後生產的烏梅酒,乃無意中發展出的成功產品。日人撤退後遺留的梅酒、李酒、烏龍茶酒久無銷路,酒廠人員試將三者混合發現風味絕佳,於1952年(民國41年)裝瓶出售,爾後還生產荔枝酒、安和醇酒、紅葡萄酒、嘉賓酒等各式飲酒。1990年(民國79年)因水污染問題難以克服而結束作業移往龜山新廠。1997年(民國86年)6月起,藝術家們催生華山藝文特區,利用閒置廠房進行藝術展演、實驗創作,頗受各界重視。本建築以灰色系(#b0ac9e)牆體、部分結構(#b7b7af)與紅磚(#b25532)組成。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資產網:臺北酒廠(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30317000001)
撰寫者
吳宇凡
創作者
中華民國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16
媒體類型
其他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