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北水道水源地

修正為「臺北水道水源地」的古蹟,其範圍除了原有唧筒室外,增列指定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等三處建築為古蹟本體,各建築本體分述如下:唧筒室:即抽水機房,為日治時期臺北水道工程設施,建於1908年(明治41年),其功能是將抽取來的新店溪原水,經處理後加壓送至觀音山蓄水池,再流放至家戶管線。其建築樣式為仿西方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式,設計者為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長野村一郎,為臺灣自來水發展史上最早期的建築物,目前已停止抽水操作,已規劃為「自來水博物館」供展示參觀。以褐色(#b09a8f)石造主體結構與深綠色(#204d49)門窗框為建築外觀顏色。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資產網:臺北水道水源地(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20205000001)
  • 撰寫者
    吳宇凡
  • 創作者
    吳宇凡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08
  • 媒體類型
    其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