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乾隆遊山東-乾隆皇帝-便服

跟乾隆遊山東-乾隆皇帝-便服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乾隆遊山東-乾隆皇帝-便服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乾隆遊山東-乾隆皇帝-便服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乾隆遊山東-乾隆皇帝-便服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乾隆遊山東-乾隆皇帝-便服

腳色:乾隆皇帝

偶頭:清朝武生頭

偶衣:馬褂,在清代文獻中稱行掛,是中國清代及民國男性服裝之一,被視為一種外套或夾克,套在滿式長袍外面穿用,與長袍/長衫合稱「長衫馬褂」一般長度到肚臍,袖長到肘部,在順治年間多為滿族人穿用至清康熙用正年間,流行全國。

偶頭材質:樟木

偶頭製作過程:

1. 選材:樟木居多,有防蟲防蛀之效

2. 雕刻:衡量雕鑿的尺寸後,選定角色類型,先以黑筆勾勒輪廓,將五官定位之後,運用雕刻刀,先雕粗胚,再進行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甚至皺紋等的細部刻畫。

3. 磨平:雕刻完成之後,表面上留有許多凹凸不平的曲線,必須用粗砂布反覆磨擦,直到大致平整。

4. 打土底:雕刻好的胚胎上塗蓋一層薄薄的土黃泥,等乾燥後用砂布細磨,直到光滑圓潤,沒有粗糙的毛細孔為止。

5. 刷白底:用白色粉末調成泥漿狀,粉刷在胚胎上,使其均勻平整。

6. 貼棉紙:用薄而強韌的棉紙黏貼在白胚上,可使木偶表層堅韌,能防止日曬及碰撞時所造成的損壞

7. 上彩:選取合適的色彩,調和之後,將顏色畫在木胚上。

8. 勾畫臉譜:勾繪出眉毛、眼眶、嘴唇、皺紋、黑髮等基本線條,如果為花臉,則需勾畫出複雜的臉譜造型。

9. 蓋臘:將繪好的木偶再塗上一層臘油,今多改為塗亮光漆,其目的在使戲偶看起來容光煥發,並有保護底色的作用,減少磨損。

10. 栽鬚:選擇蠶絲或尼龍絲,進行染色、鑽孔、紮線,再用細紙或黏膠予以擠牢,使不致掉落。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
撰寫者
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
創作者
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9/09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