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福軒-1980年傀儡戲於新公園公演

1980年時,頭城新福軒傀儡劇團應台北市政府活動之邀,參加「台北市藝術季」在台北新公園(今228和平公園)露天舞台的演出活動。在此之前,台灣傀儡戲除了參加每年在彰化鹿港舉辦的鹿港民俗節之外,很少被邀請參加由政府機關所舉辦的各項文化藝術活動,即有被邀請演出,亦不過是聊備一格而已,演出經費也如一般民間廟會活動的低廉,傀儡戲也是僅有單純的戲劇演出,幾乎毫無例外地---沒有任何宗教儀式性的「跳鍾馗」儀式。在當時,除了少數幾位學術界的學者注意到台灣傀儡戲宗教儀式的特殊性,及其表演藝術、戲曲音樂上的特色外,例如清大中文系教授王秋桂及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講邱坤良,幾乎沒有學術界、文化界將台灣傀儡戲視之為表演藝術的一環。而對台灣傀儡戲有過研究的,也僅有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的吳麗蘭寫出《宜蘭地區懸絲傀儡戲之研究》碩士論文,以及老一輩的學者呂訴上在其著作《台灣電影戲劇史》中〈台灣傀儡戲史〉單元,是最早對台灣傀儡戲並涉及宗教儀式方面做有系統的介紹。 1980年時,頭城新福軒傀儡劇團應台北市政府活動之邀,參加「台北市藝術季」在台北新公園(今228和平公園)露天舞台的演出活動。

基本資訊

  • 地點名稱
    中國文化大學/清大/鹿港/台北新公園/林榮
  • 緯度
    25.137688/24.7965/24.0577/25.0422222/23.803
  • 經度
    121.540962/120.997/120.433/121.515/121.45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