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三屆》世界遺產~一個自然地理的思考

本篇文章來自《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3屆,篇名為〈世界遺產~一個自然地理的思考〉,作者為齊士崢。以下是本文摘要內容:

澎湖群島的海岸以玄武岩為主,經過風化、海浪侵蝕及其他地形作用後,呈現具有多種地質、地形景觀的島嶼。2002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專家學者評選出十一處具世界遺產潛力的地點,澎湖為第二階段推動名單。然而,環境的保存、保育程度往往依其價值而訂,澎湖欲成為世界遺產,勢必得面對許多如自然、人文環境、對象或團體等同時備有客觀與非客觀,且對該處價值產生影響之因素。設立自然遺產是環境保育的一種方式,所保存下來的自然遺產將會持續記錄、重疊環境變動的痕跡,形成複雜的地景馬賽克,惟大部分的世界遺產需靠適當的解釋與詮釋,方可呈現其價值,故本篇作者希望藉由地景角度出發,去帶領讀者們思考自然世界遺產的價值判定。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呂育慈
  • 創作者
    齊士崢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4/04/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