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虎井沉淵尚沉沉(二)

然而,此地海潮凶險莫測,「虎井沉城」難以讓一般人靠近一探究竟。「虎井沉城」的神秘面紗卻也吸引中外的目光,各種揣測多有。1982年臺灣潛水界名人謝新曦與蘇淵曾率領2組潛水隊,在聯合報系的贊助下入海探險,發現海底有南北向石牆﹐高出海底約3米。1996年,日本人得到政府的同意,邀請謝新曦再到虎井潛探石牆,又發現有東西向石牆,與南北向的石牆成直角,形成十字型城郭狀構造物﹐並在北端有直徑20米的圓形構造物。這些潛探成果多有披露,有的認為是澎湖玄武岩地質所形成的自然構造;大多數認為是人為的建築。遂有認為「虎井沉城」是隋代建築,有的認為是荷蘭人所築的紅毛城。各種臆測天馬行空出現。臺大黃士強教授則以為,澎湖萬年以來,地殼並無重大變動,唯一的變動是在冰河期之前,約距現在12,000年到80,000年間,海平面比現在低約106米。台灣海峽當時是陸棚,而澎湖海溝也許多撈獲古生物化石、石器等,近年來更有澎湖原人的考古新發現,此地曾是陸地早為學界所確認。黃教授也推斷虎井海底沉城﹐極可能在冰河時期建造於陸棚上。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虎井嶼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4905556
  • 所在地-經度
    119.5277778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許玉河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490555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19.527777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澎湖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馬公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虎井嶼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