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街內?街外?(一)

《澎湖紀略》<街市>:澎湖自歸版圖而後,生齒日繁、資用日廣,況地土磽瘠,不產百物,所有衣食、器用悉取資於外郡。如布疋、綢緞、磁瓦、木植等貨,則取資於漳泉;米穀、雜糧、油糖、竹藤等貨,則取資於臺郡;無一物不待濟於市,則通商惠工實守土者之所有事也。況一十三澳並無馬頭、市鎮以及墟場交易之地,率皆遠赴媽宮埠頭購覓買售。然媽宮之所以諸貨悉備者,固在於坐賈開舖之人,而亦半藉於往來商船隨帶臺、廈貨物,以致於足用也。在此背景下,臺廈郊之商業組織於焉產生,媽宮逐漸形成七街一市的規模。七街包括倉前街、左營街、大井街、右營直街、右營橫街、渡頭街、海邊街;一市則為魚市。七街一市範疇成為我們今日所熟悉的「街內」意涵。然而,百多年前是否如此?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5706269
  • 所在地-經度
    119.5774616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許玉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